兰州市皋兰县什川古梨园保护之我见

2017/9/2 金城魏氏网 浏览

随着新农村建设和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古梨园面临被蚕食、挤占的危险,古梨园保护面临严峻的挑战,保护古梨园刻不容缓。
  
  作者:魏列杰  魏公河
  2017.5.15
  
  一、什川古梨园现状
  什川是闻名遐迩的“万亩梨乡”,位于皋兰县城南部,距县城20公里,距兰州市区21公里,总面积405平方公里,黄河从中流经35km,是大峡水电站库区和小峡水电站所在地,黄河两岸淤积十米左右厚的土层,形成黄河阶地,土地肥沃,气候湿润,年平均气温8.4℃,年均降雨量266mm,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古梨树主要生长在黄河一级阶地、海拔1490多米的区域。什川镇辖上车、长坡、南庄、北庄、上泥湾、下泥湾、河口、打磨沟、接官亭9个行政村,2.02万余人,现有耕地面积2.22万亩,其中水浇地1.82万亩。什川古梨园于2013年被录入世界吉尼斯大全,被誉为“世界第一古梨园”。当地政府依托古梨树资源,集果品生产、休闲农业于一体,已连续举办了十五届什川梨花节。
  什川梨树栽培历史悠久,自明嘉靖年间,开始栽植梨树,树龄大多在三百年以上,现存百年以上的古梨树9210株,面积3939亩。虽然这些古梨树年事已高,但是依然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在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为了加强对古梨树的保护,政府对9210株百年以上古梨树进行了建档挂牌保护。现存的古梨树品种主要为香水梨(软儿梨)、冬果梨。
  梨树属于蔷薇科梨属植物,香水梨和冬果梨的适应性较强,耐旱、抗寒、耐瘠薄。在海拔1280多米的宁夏中卫市南长滩村、海拔1500米左右的兰州市郊县和海拔2200米左右的青海贵德县均有分布,树形特征和栽培管理技术基本相同。现存规模较大的古梨树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白银市靖远县兴隆乡大庙等河谷地带,以及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尕让乡、阿什贡乡、河西镇等地)、海东市民和县中川乡黄河沿岸等地、黄河支流湟水河沿岸的乐都区高店镇等地,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南长滩村等黄河谷地。
  明万历年间徐光启编著的《农政全书》,就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及树艺。我们可以从青海省贵德县古梨园到宁夏沙坡头区南长滩古梨园看出,梨树品种和栽培技术相同,冬果梨配置的授粉品种都是同系统的品种酥木梨、长把梨等。在陆路相距600多公里的地方,当时就做到统一品种、统一技术,说明我国果树栽培技术在明万历年间就达到一定水平。
  冬果梨属白梨系统,萌芽率强,成枝力较弱,树势强健,寿命长,结果早,一般嫁接后4至5年结果。晚熟梨,当地在十月上中旬成熟。有大冬果梨和小冬果梨之分,大冬果梨果实为倒卵圆形,果个较大,平均单果重277.5克,最重500克以上。皮色黄绿,完熟后呈金黄色,皮薄肉细,果柄长,萼片宿存或脱落,果实质嫩多汁,不需后熟即可食用,果实耐贮藏,含糖量9%,品质优。小冬果梨,由大冬果梨芽变而来,果实为倒卵形和椭圆形,或近圆形,比大冬果梨小,平均单果重157.5克,石细胞较大冬果梨少,质细味甜,品质优于大冬果梨。现存的小冬果梨树很少,不具规模。
  冬果梨自花结实率低,栽植冬果梨时,为了提高坐果率,必须配置适宜的授粉品种,如白梨系的酥木梨、长把梨、早酥梨等品种。
  香水梨,又称软儿梨,属秋子梨系统,萌芽力和成枝力都较高,树势强健茂盛,树冠大,寿命长。果实近球形或扁圆形,萼片宿存,果柄较短,果个比冬果梨小,平均果重在125克左右,皮色黄中带绿,石细胞多,经后熟后果实变软,风味也随之变佳,若藏至冬季,食用时需置于温暖处化开,待表层蜕出一层薄冰壳后,梨肉变软化成一包香水时食用更佳。香水梨属于晚熟梨,当地在九月下旬成熟。
  二、什川古梨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什川古梨园保护工作虽然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但是仍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在古梨园内打庄建房现象依然存在。过去,从黄河对岸眺望什川,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的古梨树,呈现出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色;如今从黄河对岸眺望什川,呈现出五颜六色的景色,很多建筑物高出了古梨树,破坏和打乱了原有的古梨园自然生态美景。在古梨园打庄建房现象依然存在,慢慢蚕食着古梨园。
  (二)没有处理好休闲观光农业与古梨园保护的关系。一是“农家乐”的建设经营中忽视园地土壤管理,不注重用地养地,掠夺式经营。如硬化道路、种植草坪、设置休闲场地或停车场等,严重影响果园土壤深耕,造成土壤板结,土壤透气性不良,从而影响果树正常生长发育。梨树水平根分布比树冠大2-5倍,如果果树根系生长发育受到限制,不但影响果树生长和结果,而且影响果树的寿命。二是重视旅游业的增量,而忽视古梨园的保护。随着什川古梨园观光旅游业的发展,车流、物流、人流的过快增长,给什川古梨园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三)经营模式阻碍了古梨园的保护。古梨园核心区总人口1万1千多人,人均不到1株古梨树,分户经营,经营规模又很小。同时,果品也是“自产自销”,“三马子”闯市场。这种生产经营体制,不但不利于古梨园的保护,而且阻碍大产业、大品牌、大市场格局的形成,也不利于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四)果园管理不科学,果品质量下降。在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前,什川的冬果梨、香水梨品质很好,果形正,品相好,石细胞含量少(渣小),口感好,商品性好,经济效益好。上世纪六十年代,什川冬果梨以“兰州冬梨”品牌出口国际市场。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果园经营机制的改革,果园经营管理方式发生变化,果品质量逐年下降,果形不正,冬果梨果顶凸出的果实所占比例高,石细胞含量高(渣大),没有过去爽口,商品性降低,经济效益也随之下滑。因此,农民失去了对“摇钱树”的信心。
  1、授粉树品种数量达不到要求。冬果梨自花结实率很低,授粉品种不足,就会降低坐果率。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由于效益驱动,农民把不耐贮藏、效益不高的酥木梨、长把梨等品种高接换头,改为冬果梨和香水梨等品种,授粉树品种数量减少,远远达不到授粉品种配置比例标准。同时,忽视不同梨树品系间的亲和性,选用的授粉品种不当。因此,不但坐果率低了,而且严重影响了果品质量。
  2、多次高接更换梨树品种,削弱了树体生长势。随着市场行情变化,随意高接更换品种。在香水梨和冬果梨之间互相高接换头,严重削弱了树体生长势。尤其是香水梨高接冬果梨等成枝力弱的品种后,香水梨生长势明显不及原来生长茂盛。我们的祖先,当时在栽植冬果梨树时,按一定比例配置了与冬果梨同系统的授粉品种酥木梨、长把梨等梨树,这是有科学根据的,而不是盲目栽植的。
  3、农业化学投入品过量,造成农业面源污染。一是化肥使用过量,不但造成土壤理化性质恶化,而且也是果品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科学施肥的原则是: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现在,什川的有机肥源严重不足,迫使果园以“化学肥料为主,有机肥料为辅”。由此,造成土壤有机质下降,土壤盐分富积,土壤板结,土壤透气性不良等。同时,土壤中未被作物吸收或土壤固定的氮和磷通过人为或自然途径造成地表和地下水体污染 <http://baike.baidu.com/view/248325.htm>。二是重视萘乙酸钠保花药的使用,忽视授粉品种的配置。为了提高坐果率,果农普遍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萘乙酸钠,由于使用剂量不合理,致使冬果梨畸形,果顶凸出,降低商品性。三是病虫害防治不科学,重视化学防治,轻视无公害农业防治。过去,果农大都采用传统的刮除粗翘皮、树干涂泥、树干基部堆沙子、石硫合剂等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技术,如今大都采用化学防治法,不但造成果品污染,而且造成土壤面源污染。
  4、忽视古梨树更新复壮,造成树体枝干老化枯死。由于树体高大,操作不便,农民不重视老梨树的整形修剪和枝组更新复壮,造成枯枝,枝组老化,树冠退缩。
  5、忽视病虫害防治,造成病虫泛滥成灾。发生为害较为普遍和严重的病虫害主要有蚧壳虫、梨小食心虫(简称梨小)、梨木虱等。蚧壳虫吸食枝干和叶片的汁液,被害枝条上蚧壳累累,果树生长不良,树体衰弱,严重者枝条枯死,虫体排泄蜜露常诱致煤污病发生,影响光合作用。部分农户放弃果园管理,致使病虫滋生,树势衰弱。同时,影响其他果园病虫害防治效果。违背科学,梨、桃混栽,由此加大了梨小防治难度,致使梨小发生危害成灾。违背科学,在苹果、梨生产区域栽植了锈病的转主寄主刺柏,致使苹果和梨锈病大量流行,严重影响果树生长和果品质量。
  (五)由于古梨树经济效益不高,果农不重视古梨树的投入。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时,为了将古梨树平均承包到农户,每户承包到的古梨树不但数量少,而且比较分散,给果园管理带来不便。同时,由于比较效益低,有文化的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由年老体弱者劳作,存在应付管理的现象。因此,部分农户放弃对古梨树的投入和管护,放任生长,任其自生自灭。
  (六)政府资金投入力度不大。多年来,政府用于古梨园保护方面的资金虽然有所增加,但投入力度不大。尽管投入了一些资金,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实行按树分户补助的方式,解决不了古梨树保护的根本问题。
  三、什川古梨树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什川古梨园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行政、技术、观念等方方面面,这里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对古梨园保护工作谈一点见解,共参考。
  (一)行政措施
  1、科学定位,明确古梨园发展方向和目标。最近,兰州市政协在什川古梨园视察时,提出“什川应由纯经济果园向生态文化园转型过渡”的思路,正确处理休闲观光农业与古梨园保护的关系。在尊重原自然生态的前提下,科学定位,明确古梨园发展方向和目标,适度发展“农家乐”,注重在提高单个“农家乐”接待规模和科学化管理水平上下功夫,避免盲目扩张观光旅游农业。尊重科学,避免随意在园内铺砖、硬化道路,改种草坪为铺设绿色园艺地布,改善土壤环境,促使果树健壮生长,延长古梨树寿命。在保证古梨园原生态自然环境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安排人流、车流、物流,避免超负荷运行。
  2、制定古梨园保护法规,依法保护古梨树。最近,兰州人大常委会在什川古梨园调研时,提出“要尽快制定和出台地方性法规,以严格的法律法规保护古梨园、古梨树。”在做好古梨树编号登记建档的同时,古梨树保护服务中心加强巡查工作,对无视《森林法》和古梨园保护法规,偷伐古梨树者,采取最严厉的处罚,真正做到依法管护古梨园。同时,不但要保护百年以上的古梨树,而且要把树龄在二、三十年以上的梨树也列入保护对象,挂牌建档立卡。
  3、积极引导古梨园规模化经营。转变观念,采取“古梨园保护中心+公司+农户”的管理运行机制,鼓励果农流转入股古梨树,扶持有经济实力、懂技术的企业流转承包古梨园,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将政府补助于一家一户的资金集中起来使用,以便于古梨园保护和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以利做大做强冬果梨、香水梨等优势传统产业,建立大市场体系,延长产业链,改变“三马子”闯市场的小农业、小市场格局。
  4、继续扩大梨园面积。除在古梨园区补植补栽梨树外,鼓励新植梨树上山进沟。依据市场需求,引进发展国内外看好的秋子梨系统的品种京白梨、南国梨等,砂梨系统的品种黄金梨、丰水梨、圆黄梨、晚秋黄梨(爱宕梨)、秋月梨等,红皮砂梨系统的品种红香梨、满天红、美人酥等,优化什川梨树品种,丰富梨树品种,提高梨园经济效益。
  5、严禁在古梨园新建楼房。农民改造旧房时,统一规划建设仿古建筑,体现黄河文化建筑风格。
  6、注重古梨园保护的科技支撑。加强与农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组成古梨园保护专家团队,制定科学合理的古梨树管护技术方案,制定《古梨树管护田间作业历》,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聘请专家开展技术讲座和技术指导,提高古梨园科学化管理水平。
  7、增加古梨园资金投入。多渠道争取对古梨园保护的资金投入,整合集中使用资金,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8、大手笔建设古梨园博览园。科学划定古梨园核心区,并实行人、园分离,将古梨园核心区的住户整体迁出,统一规划安置,建立“什川新村”,真正把什川古梨园建成生态文化博览园。
  (二)技术措施
  1、深翻改土,培肥地力。结合施肥,深翻腐化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遵循以“有机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的原则,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以腐熟的动物粪便为主的优质农家肥等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均衡土壤养分。做到秋施基肥、巧施追肥,于每年秋季(九月下旬)施足基肥,此时,正值果树根系生长的第二次高峰期来临,按照“斤果斤肥”的标准施足有机肥料,N、P、K比例1:0.5:1。抓住果树根系生长发育高峰期适时追肥,在根系生长第一次高峰期来临时的5月下旬追施速效性肥料,也可结合喷施叶面肥。
  2.注重树体管护和更新复壮。每年对果树进行整形修剪,剪除枯枝和密生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注重采用回缩、短截等修剪方法,更新复壮,促使果树既生长又结果。杜绝随意将香水梨高接为其它品种的现象。结合整形修剪,刮除粗翘皮,更新皮层,铲除病菌虫卵越冬场所。
  3.注重授粉品种配置和花期放蜂。一是新植梨园时,按照主栽品种与授粉树品种5~6:1栽植,选择花期与主栽品种花期相近、亲和力强的授粉品种。栽植香水梨时,配置秋子梨系统的京白梨、南国梨等品种;栽植冬果梨时,配置白梨系统的早酥梨、酥木梨、长把梨等品种。二是高接授粉品种,解决授粉品种不足的问题;三是果树开花期饲养蜜蜂,促使果树自然传粉,提高坐果率和果品质量。
  4.依据果树需水规律,科学合理灌水。果树在各个物候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需水量也不同,主要抓好花前水、花后水、花芽分化水、休眠水。一般水随肥走,什么时候施肥,就什么时候浇水。推广果园水肥一体化技术,做到精准施肥、精准灌水。
  5.科学选栽树种。一是在古梨园空闲地,仍栽植梨树,禁止栽植核果类果树,减轻梨小的危害;二是限制栽植针叶绿化树种,对已栽植的刺柏进行彻底清除,切断锈病侵染循环途径。
  6.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遵循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的“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梨树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适时预测预报,以“绿色、环保”为前提,不失时机地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一是突出抓好以蚧壳虫、梨木虱、梨小为主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根据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科学制定《古梨树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历》,将病虫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二是新建果园时,杜绝桃树与梨树混栽的现象。因为,七月份以前,梨小的主要寄主是核果类果树,七月份以后开始蛀食梨果,杜绝桃树与梨树混栽,可以减少梨小前期食物来源,降低虫口基数,以减轻中、后期对梨果的危害。三是杜绝刺柏流入果树生产区。果树锈病属于转主寄生菌,冬季在刺柏上越冬,春季病菌转移到苹果和梨树上危害,深秋病菌再转移到刺柏上越冬。锈病菌靠风进行传播,一般传播距离2.5-5公里。因此,禁止在果园附近、休闲广场、机关、学校、庙宇、山坡栽植刺柏,以切断侵染传播途径,彻底控制锈病的流行和危害。
上一条:兰州环保人士守护“世界第一古梨园” 为传承开发献策
下一条: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梨园”?兰州“护林卫士”呼吁把“根”留住
传承先祖美德   弘扬宗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