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历史:远古文明

2013/1/1 金城魏氏网 浏览

出土的动植物化石和文物、典籍可以告诉人们榆中县久远的历史。

官滩沟

       10亿年前,榆中这块土地是一片汪洋大海。距今10亿年—6亿年前,由于地壳运动,形成了马衔山和兴隆山。6亿年—4亿年前,又形成了北峦山。距今两三万年前,云杉、松树构成了茂密的森林,黄河古象出没于桑园峡,盘羊出没于官滩沟,梅花鹿、麋鹿出没于中连川和青城西南部。青山绿树之间,苑川河四季长流,南北两山沟壑中清水潺潺,陇中之地一片秀色。
       和谐的大自然,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在距今1.5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先民在垲坪沟栖居。当时的人类栖息地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靠山、向阳、有水,并且适于猎狩。垲坪沟背靠青山,面临溪水,周围是层层叠叠的青山和茂密的森林,鸟飞鹿跃。先民家族内部已排除了兄弟姐妹的婚配关系,形成了妇女居主导地位的母系社会。人们钻木取火,用骨针缝制兽皮做衣服。清晨,女人扛着绑有尖石的木棒和打制的砍砸石器去狩猎,男人在家里照看孩子;傍晚,女人扛着猎物回到山洞,一家人架起柴火烧烤食物。夜晚,女人抱着孩子睡在洞里,男人裹着鹿皮睡在洞口。为了防止野兽偷袭,洞口的柴火一直燃到天亮。
       到了距今7000年—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进入母系社会的发达时期,马家 一带先民聚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氏族村落,制陶业发达起来,先民除了制作陶瓷器皿,还制作陶制手镯等饰物。从当地出土的陶制纺车和玉器看,先民已掌握纺线、琢玉。
       从马家始,沿兴隆山山脉北坡台地东至秦启营、红沟岭、陶家窑、分豁岔、张家窑,直到清水驿乡祁家崖湾和高崖镇湖滩,在仰韶文化基础上,创建了龙山文化。这时,男子在社会上已取得主导地位,父系氏族社会取代了母系氏族社会,畜牧业也已发展起来。牧业的发展,使森林面积逐年减少。
       龙山文化与夏、商文化有着传承关系。到了商朝,榆中县从兴隆山到苑川河下游,开始冶炼和制作铜质器皿和生产工具,1980年,张家庄出土当时的铜锛一把。随着奴隶制度的形成,贵族强豪将俘虏和罪犯作为奴隶下地务农,种植黍、稷。贵族去世后,舍下奴隶随同陪葬。白虎山就有一处奴隶墓葬区,墓区长30米,9具尸骨间隔2米,面朝东南、背朝西北曲身侧卧,头足处置有规则不等的齐家类型红陶罐。西周时,对陪葬制度进行了改革,多数奴隶主贵族去世后,用陶器、玉器陪葬。人类社会朝着文明进展了一步,而整个奴隶社会陪葬之风到战国晚期才得到遏止,逐渐以焚烧纸品童男童女及马、牛、羊替代实物陪葬。
       战国时代,榆中地处华夏边陲,既无行政机构管辖,也无军事驻防,因为这里牧草茂盛,当地戎、羌民族以从事牧业生产为主。 (张文玲)

上一条:历史上形成的榆中各族
下一条: 榆中历史:秦汉时期
传承先祖美德   弘扬宗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