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川万亩梨园要出歌了!汇集全国知名音乐人和歌手
2021/4/1 金城魏氏网 浏览次
在兰州市东北角18公里处,黄河流经黄土地形成一个“S”形的太极弯,这里有一片生长了数百年的“万亩梨园”,被黄河紧紧地揽在臂弯“受尽恩宠”,黄河与黄土地见证了百年梨园的万树繁花,孕育出了黄河岸畔“种高田”的农耕文明。
4月中旬,游客在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万亩梨园”内赏花。 魏建军 摄
中新网兰州4月12日电 (记者 魏建军 史静静)“其实它是活的,感觉就是在跟我们的先祖对话。”站在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万亩百年古梨园里,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陶英感慨道,不一定“烧香拜佛”,站在这里,就是一种敬畏和祭祖。
在兰州市东北角18公里处,黄河流经黄土地形成一个“S”形的太极弯,这里有一片生长了数百年的“万亩梨园”,被黄河紧紧地揽在臂弯“受尽恩宠”,黄河与黄土地见证了百年梨园的万树繁花,孕育出了黄河岸畔“种高田”的农耕文明。
这个从明代嘉靖年间就有种植梨树的“万亩梨园”,2013年,被录入世界吉尼斯大全,成为“世界第一古梨园”,这里留存至今的古梨树最“年长”的已有四五百岁,现存百年以上的古梨树有9200多株。
图为歌曲主创人员在梨园采风。吴颂今(左一) 陶英(右一) 魏建军 摄
作为从法国留学回来的女高音歌唱家,陶英在世界歌剧舞台上绽放光彩。此次,陶英重回故乡,带着一份“厚礼”。她与曾经培养了杨钰莹、陈思思、小曾等众多明星弟子的国家一级词曲作家吴颂今,及兰州资深媒体人蔡宁祯等人共同携手,冀为家乡的万亩梨园,创作一首公益歌曲。
经过两天的梨园采风,几位主创人员对于古梨树,有了更深的了解。童年在兰州生活了10年的吴颂今,今年已经75岁。在他看来,魏氏先祖们在一个黄河转弯的宝地,开创了这样一个“带梨树的文明”,虽然是初次踏访,但感慨万千,称“激发了很多创作冲动”。
图为歌曲主创人员参观魏园
站在金城魏氏后人祭祖的“魏园”俯瞰梨园,万亩雪白的梨花连绵成片,“除了震撼,更多的是敬畏。我看到了梨园春天最美的时候。”吴颂今说,听说这里夏天绿荫环抱、秋天层林浸染、冬天白雪飘飘,一年四季景致都不同。如果歌曲创作完成了,拍MV肯定还离不开梨园的景色。
让吴颂今意外的是,住在梨园,在沉浸式体验的同时,传统民间曲艺“兰州鼓子”让他耳目一新。“有一种淡淡的古代雅乐的音韵”。陶英也有同感,“之前以为兰州鼓子相对比较‘市井’,但听过了后觉得并不俗,相反像是有一点点宫廷雅乐。后期,在创作古梨园的歌曲上,或许会借鉴兰州鼓子的元素。”
图为歌曲主创人员参观梨园博物馆。
耄耋之年的陆孝兰,是兰州鼓子的老艺人,在扬琴、三弦的伴奏下,将有着两百多年的历史鼓子,表演给了远方客人。他不仅空闲时在梨园免费授课,还和团队编排出保护世界古梨园的鼓子,“万亩梨园,尽在什川,历史悠久,世界罕见,它是金城后花园……”
“一席地兮一带川,树木花光四季妍。”在世界第一古梨园博物馆内,几位主创人员听着兰州自媒体“老魏的新视界”魏著新介绍,对于黄河岸畔梨树文明有了更深的了解。他们还一起探访了有着400多年历史的“树王”“树后”,宣传保护这片古梨园的决心更加坚定。
图为歌曲主创人员在梨园采风。
在梨园“丰庆农场”,微风吹过,看着梨花瓣瓣飘落,陶英总忍不住清清嗓子,并即兴唱起来。习惯了国内外顶级剧院演唱的她,这算是农村舞台的首秀,没有灯光和好的音响,只有淳朴的乡亲们……唱着唱着,眼泪从她的脸颊滑落,“我的根在这里,这种爱,已经渗透进去了。”
图为梨花正开放。魏建军 摄
20年前,陶英跟随父亲来梨园扫墓,她兴奋了许久。遗憾的是,那年时值冬日,没有看到梨花最美的样子。从小听着父亲关于故乡的事长大,想有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寻根。“我饭量大增,记忆中乡亲们的臊子面,总忍不住多吃一碗。”此次回到故土,她计划将这首歌赋予一种情怀,提升品味,雅俗共赏。
如今,80岁的老父亲仍然会和陶英提起“故乡的云”,她户口本籍贯一栏,依然是“甘肃皋兰”。虽然数十年客居广州,走遍世界,但在外看到皋兰、什川这样的字眼,她会更加“敏感”,家乡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触动她和家人的内心。她希望,后辈们要珍惜先祖们留下的古梨树,幸福生活才能共享生态红利。(完)
传承先祖美德 弘扬宗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