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农苦情 梨园悲秋
下雪了,兰州著名梨乡白里透红,秋景更美。什川古梨园五彩斑斓的秋色背后,是白雪皑皑的高山。深秋的梨园,许多人看到的是妍丽的色调,很少有人知道梨园经历的苦痛和无助。这是一方濒临消失的古梨园。那些过早显现的缤纷的色彩后面,是老梨树管护不够,缺肥少水显出的褪色。
2015年10月下旬,在什川古梨园实地采访,看到的景象让人不安,叹息。好多老梨树上金色的果子无人采收,任其掉得满地都是。据当地果农介绍,偌大的万亩古梨园,有百分之六十以上果树无人耕种,好多树树枝生病、干枯,已经死亡。据古梨园保护中心统计,近百老梨树已经枯死。而自2012年至2015年,各种原因死亡老梨树不下千棵。
什川梨园,满目疮痍。看到故乡千年梨园的衰落,纵然金秋绚烂,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位卑未感忘忧国,城市化大背景下,农村的空心化,故土的衰落,谁来挽救?!兰州什川古梨园生态的褪败,是中国生态破坏的典型案例。古梨园里唱响的是一道凄婉的悲歌!
作为兰州市皋兰县的首善之镇——什川农民的生活状况并不令人乐观。什川人均拥有土地只有一亩多,好多人家实际种地不足一亩。人多地少的矛盾在这里特别突出。当地农民收入主要以水果为主。分田到户时,当地出产的冬果梨可以卖到每公斤三块钱左右,而30多年后的今天,街头小摊上的冬梨也不过三四块钱。果价上涨幅度很小,投入却越来越大。尽管人们现在去什川还能看到好多家有漂亮的小楼,但是无人知道,这些小楼好些是土地被房产企业占有后得到的补偿款修建。失地后的农民,日子过得捉襟见肘。更多的小楼则是什川农民用生命的代价换来。
青藏公路,中国海拔最高的公路之一。分田到户后,什川有近百家农民搞起了长途运输,从兰州等地向拉萨运送水果蔬菜啤酒等,是这些高原运输车的主要生意。有不少人因为向拉萨搞运输而致富。但在致富的后面,却有鲜为人知的悲情故事。高原路险,冰峰更难过,年轻的什川货车司机在青藏线上车毁人亡的事经常发生。在拉萨货运生意最旺盛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什川青年司机有十多人魂归青藏线。我的两位初中同学,一位去拉萨途中翻车,再没见到。另一位同学车祸高位截瘫后英年早逝。还有我的两三位邻居,运输致富后车祸身亡,留下妻儿老母走了。在什川,跑拉萨做生意的背后,是一串串悲伤的故事。
魏至英,什川镇的见义勇为老英雄。在古稀之年下河救起落水的少年,自己却再也没有回来。魏至英老人不仅有高尚的品格,其梨园耕作技术也非常好。今年国庆节,我在梨园见到了他的儿子,谈起老梨园的事,已是古稀之年的老人老泪满眶。“没办法,70岁的人了,还得拿梯上树。年轻人都进城了,老树荒了也不行”。老人说着,举起七八十斤的云梯向前挪动,他6岁的孙子举着杆子去戗杆。爷爷孙子摘果子,这就是梨园的现状。因为他们爱梨树,所以还在拚着老命去干,而更多的家庭是无力去干,只好任老梨树荒在地里。
一位青年果农国庆节回家帮父母收获果品,在什川忙活了一个假期。回头算了一笔账,结果发现,这一年的收成,除去人工工资,还不算农资成本,收入仅有两千多元。如果算上农业投入成本,种老梨树不光不挣钱,还在赔钱。
青年进城去打工,妇孺老弱去耕田。这是当下中国农村活生生的现实,但是在兰州什川这样的特殊农耕环境中,高田种植却是老弱妇女无法从事的农耕事业。梨园那十多米高的百年老树,不仅需要一般农耕方式,更需要空中作业和园艺技术等等,有一整套的操作技术来维持独特的梨园生态系统。
近年来,什川在改革大潮中也得到了发展,国家也给予了什川很多的惠民政策。但是古梨园衰落的现实却令这片生态福地陷入困境。梨树虽老,壮心不已。什川老梨园由明代开始规模种植,历经20多代人传承至今,是先辈用生命为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多少人在老梨树上摘果摔下来丢了性命,多少人在高空刮树剪枝摔断腿脚。
今天,虽然老梨树经济价值受各种因素影响已经不高,但其生态价值,文物价值,旅游价值却日渐倍增。今天的什川老梨园不仅是什川的,更是全人类的,是世界的。我们热切希望仁人志士投身什川梨园古生态的保护当中来,为我们的美丽乡村和生态家园出一把力。同时也希望兰州市政府能高度重视什川梨园遇到的困境,从更高的层面关注关心什川梨园古生态,使其能走出无奈的艰难之地。
什川果农不易,好多农家日子很苦。不少荒废老梨园的主人,其实也是无奈之下背井离乡去打工。
果农苦情,梨园悲秋!梨园的秋天是色彩缤纷的五彩世界,它本应是这个世界一道秀美的风景,但是没有老梨树健康的成长,没有百年梨园的存在,没有果农幸福的生活作为基础,我们无法从中品味到美丽乡村带给我们的悦目和快乐。什川的明天,美好的未来需要我们大家,需要全社会一起去创造。愿什川的悲情故事不再重演,愿什川的明天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