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浪与西游记
从黄河铁桥向西,沿滨河路漫步五六百米,就能看到一组雕塑,表现的内容是唐僧骑着白龙马,孙悟空在前引路,猪八戒手持钉钯,沙僧肩挑行李,师徒一行正跋涉在取经路上,形象栩栩如生。此地名叫“白马浪”,是兰州黄河风情线上的一处著名景点,无数游人在此驻足观赏,拍照留念。
正是这组雕塑,把我们兰州与脍炙人口的古典神话《西游记》连系在一起。那么白马浪与唐僧取经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据记载,历史上真实的玄奘法师于唐贞观三年西行取经,确实曾途经兰州并住了一个晚上,然后随西行官方马队去往武威方向。而“白马浪”的得名,是黄河流经金城关一带,与来自阿干镇的雷坛河交汇之处,由于河床上布满凸起的岩石,激流在石块后扬起一束束雪白的浪花,远望去好似一群奔腾的骏马,因此很久以前兰州人就把这一处河面叫做“白马浪”。如此看来,白马浪好像和唐僧取经没有直接的关系,那么这一组雕像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在1992年,我市著名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阮文辉到日本访问,在介绍兰州市悠久的历史文化时,日本友人问及,唐僧在兰州是从哪儿渡的黄河。阮大师回答,是从白马浪过的黄河。这个答复应当说也没有错,因为当时的渡口,应该在今天的黄河铁桥的位置,两处相距并不远。那时候古人利用此处两岸岩石,用铁索把一排木船连在一起,再铺上木板就建成一座浮桥,行人车马,就是由浮桥往来两岸。阮文辉先生回来后向市上报告日本一行的情况,当时正值兰州市筹办首届中国丝绸之路节,市政府主要领导当机立断,决定在白马浪岸边建立唐僧取经雕像,把兰州历史文化中的这一个亮点定格在滨河大道上,从此白马浪的声誉更高而且多了一层神话色彩。这一段经历充分体现了兰州人民无畏的首创精神和丰富的想象能力,为闻名遐迩的百里黄河风情线增色不少。从那以后,兰州人民在白马浪唐僧渡河故事的基础上,演绎出许多新的传说版本。
其中有一个故事,把场景改为唐僧取经返回时,在兰州遇到当年的通天河金鱼妖与东海龙王联手,设计夺取佛经和孙悟空手中的金箍棒。由于金鱼妖神通广大,利用花果山猴王出世时的仙石碎块迷惑了孙悟空,使他中计被困而丢失了金箍棒。后来太上老君、观世音菩萨赶来相救,都不能降伏妖怪。这时白龙马现出原身盘起来紧紧护住佛经,身受重伤而矢志不渝。后来多亏我们甘肃的上古圣人伏羲赶到,他运用先天八卦运行的威力,把变化成头尾相衔两条金鱼的妖怪收入八卦盘中,构成了完整的太极八卦图形。伏羲又依白龙马身上的血迹,点化成《河图》图形,帮助白龙马脱出困境,并且与观音菩萨、太上老君联手打破金鱼妖的魔阵,救出唐僧师徒。从此儒、释、道三教合一,以龙形为其象征,成为中华文化的源头。为了纪念白龙马在此地的杰出表现,兰州人遂把这里命名为“白马浪”。
这个故事把《易经》中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记述与西游记神话揉合在一起,从一个新的角度为“白马浪”的由来作了注解,又赋予金城关龙源广场以传奇般的渊源,不失为挖掘历史素材、拓展文化品位的有益尝试。中国自古不乏神奇瑰丽的神话传说,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等,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虽然不是信史,但对哺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功效不容忽视,而且在今天促进地方文化和旅游事业的发展中,也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我曾请教资深的地方史志专家,他也认为对于我们兰州诸如五泉山、白马浪、白塔山等名胜古迹,应该从史学考证和艺术加工两个方向进行发掘和宣传,既保存历史记载,又丰富文化内涵,使兰州市具有更高的城市品位和更强的吸引能力。这样一来,我们再到黄河边观赏那万马奔腾的奇特景观时,就会产生更加深沉厚重的沧桑感觉和洞彻天地造化的遐想。
说到这里,我还得提一下那个故事的结尾,兰州人民为纪念儒、释、道三教协力除妖,共同弘扬正法的盛事,在五泉山兴建了三教洞庙宇,里面供奉着孔子、释迦牟尼和老子的塑像。同时,在滨河路雕塑的唐僧取经群中,经常性的少了孙悟空手中的金箍棒。
下一条:已经没有了